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 怫然(fó) 休祲(jìn) B.俟(sì) 徒跣(xiǎn) 加冠(ɡuàn) C.蹴(cù) 韩傀(ɡuī) 绮绣(yǐ) D.谒(yè) 缟素(ɡǎo) 叱咄(duō) 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同____ 意为:____ 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____ 意为:____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同____ 意为: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 ____ 意为:____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 C.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援疑质理(引、提出) D.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4.下列选项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 B.腰白玉之环 C.天下缟素 D.斗折蛇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B.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①呼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此庸夫之怒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谢。)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译:先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万钟”>。) D.日侍坐备顾问。(译: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7.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因此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 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著作,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D.《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8.诗文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写思家难归,将士们借酒浇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满江红》中写秋瑾感叹尘世间无知音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9.九(1)班的名著研究小组复习《儒林外史》时,开展了“赏析讽刺艺术”专题。请回顾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讽刺手法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作 用 运用 ① 进行讽刺 小说第二回对夏总甲的形象进行了白描:“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寥寥数笔,就刻画出夏总甲粗鲁、傲慢的形象。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运用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③ 运用夸张进行 讽刺 ② 运用对比进行 讽刺 范进因“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在酒席上只肯用“白颜色竹子的筷子”,表面看起来十分尽礼。但面对满桌酒菜时,他却毫无孝子情状,这前后矛盾,刻画了一个虚情假意的“学究”形象。 10、综合性学习。 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我们留下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自我激励】坐在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有过成功的荣耀,也遭遇过失败的沮丧。请你自选角度怀着真情创作一则格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