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学习目标: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历史解释) 2.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一、《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签订条约:签署《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美国和中国没有签字) 4.内容(熟读)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 山东权益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5.建立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英法控制,美国没参与) 6.影响:①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②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二、《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 1.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目的:调整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3.时间:1921—1922年 倡导国、主导国:美国 4.参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等九国 5.签订的条约:《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 ①时间:1922年 ②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③实质: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④结果: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获利最大:美国 受害最深:中国 受限制最大:日本 7.确立新秩序及作用: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影响:①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②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问题探究: 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次分赃会议。 2.读教材和漫画资料,引导学生解读《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实质。 设问:“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出自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权益吗?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九国公约》的实质: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中国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