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84605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253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重点)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了解唐诗 构建框架 唐诗分成四个特征鲜明的时期 师说:国运江河日下,末日的来临不可逆转,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为大唐诗国的灿烂涂抹了最后一笔余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广为传诵。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关人物】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写出了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自主学习】 认真朗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学习诵读】 播放音频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疏通文意】 诗意: 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诗意: 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 【深入理解】 【理解情感】 对比古人今人,读其伤己之情 对比古今时局,读其伤时之意 【主旨分析】 本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 ①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讽刺汉文帝实则是在讽刺唐皇。 晚唐的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②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诗中的贾谊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朝廷党争十分激烈,牛李两党之争牵动了整个政局。李商隐最初受恩于属于牛党的令狐家族,进士及第后,他又到属于李党的王茂元幕府中做书记并做了他的女婿。因此牛党的人骂他“背恩”,在李党失势之后牛党执政期间,李商隐一直遭受排挤,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虽有报国济世之才,但无法施展。 总而言之,讽汉文实则刺唐帝,怜贾生实则自怜。 写法上: 1.借古讽今; 2.欲抑先扬。 主旨上: 这首诗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课堂练习】 1.《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 。 2.《贾生》中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曾任太中大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