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草原放牧》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版本 人教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由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和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创作。乐曲结构独特,采用民族传统音乐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全曲由“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五个乐章组成。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草原放牧”。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速速、力度、节奏、情绪等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创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和内容。但对于听到的内容进行联想并把联想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待提高。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体验式教学法、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简易节奏乐器。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草原放牧》,感受琵琶协奏曲的独特音色与蒙古族音乐风格,体会音乐中“欢快活泼”与“抒情优美”的情绪对比。 2.艺术表现: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A主题旋律,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与情绪。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联想草原场景,创编情景表演(如“放牧”“风雨中保护羊群”),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4.文化理解:结合“龙梅和玉荣”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英雄精神;通过琵琶介绍,增强对民族乐器的文化认同。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参与演唱、动作创编的积极性。 2.表现性评价:通过分组表演,评价对音乐情绪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对比A、B主题的音乐特点;学唱A主题旋律。 学习难点: 1、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通过初听与分段细听,引导学生描述音乐速度、节奏,剖析旋律、音高与和声。借助表格梳理,加深差异理解。同时,介绍作品时代与地域背景,深化对音乐文化内涵的认识。朗读歌词节奏,单独练习复杂节奏;教师示范节奏型,分组竞赛模仿。采用分句模唱、接龙模唱,纠正音准,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创编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组织讨论肢体表现方式。开展分组展示与即兴表演,引导互评,教师点评反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欣赏,通过问题引导思考。组织主题欣赏与音乐分享会,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培养主动欣赏习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律动 播放《草原赞歌》,随音乐律动 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动起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情绪怎么样 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有人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吗 师:说的真好,你一定是个音乐爱好者,了解的真多啊。 提前让学生预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了解歌曲背景,对接下来的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二、【讲授】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1、由歌曲引出乐曲《草原放牧》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刚才这首歌曲所改编的乐曲《草原放牧》,首先我们来听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出示琵琶 师:对,A段的主奏乐器是琵琶,那同学们,你们了解琵琶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琵琶,大家来看一看。首先看看他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根弦,琵琶是我国的民族弹拨乐器。由头和身构成,曲颈,半梨形音箱,四根弦。大家来听一下它的声音,清脆柔和的。它的演奏方式也很多样,比较常用的有弹、挑、轮指和扫弦。 3、模仿琵琶演奏 师: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