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大气压强 引入新课 魔术———隔空喝牛奶 牛奶真的被隔空吸走了吗? 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类比推测大气压强的存在 类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思考:被大气包围的我们会受到来自大气的压强吗? 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2、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是什么使两个半球如此难以分开? (1)马德堡半球实验 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 “粘”在光滑墙面上的吸盘 实验现象: 挤出吸盘中的空气后,吸盘可以“粘”在光滑墙面上,但吸盘扎孔后,吸盘无法“粘”在墙面上。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新课学习 (2)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2:覆杯实验 实验现象:装满水、底部密闭的纸 杯朝下倒置后,水不流出来,再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水泼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新课学习 (2)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3. 利用真空罩证明大气压能支撑水柱 实验现象: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发现当真空罩中的大气压强减小后 试管内液面下降,打开阀门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新课学习 (2)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4:瓶吞鸡蛋 实验现象:鸡蛋缓慢陷入瓶内。 大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新课学习 (二)大气压的测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1、观察并思考:铁桶为什么会被压扁?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2、结合覆杯实验,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 若玻璃管的高度增加,水柱会不会无限升高?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大气压所能托起的水柱究竟有高? 思考: 这样进行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改进?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3、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 1: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3、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 2: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3、托里拆利实验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760 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p=ρgh=1.36×104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大气压支持 760 mm 高的水银柱,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用 p0 表示。 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 1×105 Pa。 新课学习 (二)大气压的测量 4、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自制气压计 实验现象: 随着高度的增加管内水柱高度变大。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5、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为什么随着高度的增加管内水柱高度变大?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二)大气压的测量 新课学习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当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高原边防哨所战士 用压力锅煮面条 新课学习 总结全课 1. 在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挤出胶头滴管胶帽内的空气,将玻璃管放入液体中,松手后液体就被“吸”入玻璃管内。某同学猜想液体不是被“吸”上来的,而是被大气“压”上去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他的猜想。 练习与应用 当胶头滴管吸入液体且液体不流出来时,如果用针在胶帽上扎了个孔,会看到液体从玻璃管中流出,说明该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 在“大气压的测量”实验中,如果换用稍微粗一些的玻璃管,或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了少量空气,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为什么 练习与应用 在大气压的测量实验中,正常情况下,玻璃管内部液体上方是真空对玻璃管内液体没有压强的作用,当玻璃。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后,玻璃管内的气体对玻璃管内的液体有向下的压强,使玻璃管内的液体高度下降,会影响实验结果。 3.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