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0938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16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43085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八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通过时间轴梳理 “两弹一星”及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通过阅读课本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归纳学习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壹 贰 壹 国防科技 ———两弹一星”与航天梦 1 2 3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仅2年8个月,速度世界最快)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解决了“有弹无枪”问题) 4 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概念 解释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一)两弹一星 (二)载人航天 (一)两弹一星 (二)载人航天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物扫描 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我国自己的原子弹谈何容易,那时我国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 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结合材料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研读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两弹一星 (二)载人航天 1 2 3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8年9月,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 2021年6月,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一)两弹一星 (二)载人航天 贰 农业科技 ———杂交水稻与粮食安全 成就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xiān)型杂交水稻 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