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 李大钊的故事 第四单元 学习课文后,我们了解到李大钊同志为了民族解放浴血奋战。下面这篇文章,能让我们认识到李大钊同志的伟大志向。 李大钊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黄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负。”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的时候,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乐呵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有的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他胸怀大志,努力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在当时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人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死后,一不要棺椁,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的志向!”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大钊_____和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 2. 李大钊的志向是什么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是怎样做的 _____ 动作 神态 对腐败政府的憎恨。 李大钊的志向是救国救民,推翻腐败的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 3. 文中写当时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和志向,有什么作用? _____ 当时的学生有的醉生梦死,有的稀里糊涂,他们都与拥有坚定爱国志向的李大钊形成鲜明的对比,写他们是为了反衬李大钊。(
课件网) 10 孔繁森的故事 第四单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敬业精神的极致体现。在当代社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榜样并不少见。比如,曾任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远离家乡,建设雪域,最后殉职于青藏高原苍茫的蓝天下。这样的人生,正如他所写的一句自勉之语:“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两次赴西藏工作,先后十载,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1992年,西藏发生地震,担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领导抗灾。在地震的废墟上,三个失去父母的藏族孩子,哭喊着扑到孔繁森的怀里。孔繁森抚慰着他们,说:“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从此,孔繁森就亲自抚养起这三个孤儿。 孔繁森一个人在外,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忙碌又劳累。晚上,他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饭,再教他们读书。节假日时,他还挤出时间带孩子们出去,给他们买衣服,买生活用品,陪他们到公园里玩儿。他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 1993年,孔繁森调到阿里任地委书记。阿里位于藏北高原,距拉萨有两千千米。那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那里地广人稀,有时乘汽车在空旷的原野上奔波一天,也见不着一户人家,碰不到一座帐篷。孔繁森经常下乡,访问牧民,调查研究。饿了,就吃点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生活非常艰苦,孔繁森却风趣地对大家说:“高原上的冰绝对没有污染,是世界上最优质的矿泉水。”他那乐观的情绪不断激励着周围的同志。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高原。农田、牧场被吞没,一座座村庄被摧毁。孔繁森立即带领干部赶往灾区,组织群众抗雪救灾,重建家园。 孔繁森来到海拔五千八百米的曲仓乡。这里已经下了一个星期的大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