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3885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8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48961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4. 请你结合史实,帮助爱国青年,告诉台独记者: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争议空间。 结合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 巡检司 设置 台湾府 设台湾省 三国 隋朝 清朝 (康熙) 元朝 清朝 (光绪)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朝 郑成功收复 台湾 1895 《马关条约》 日本割 占台湾岛 收复台湾 1945年抗日胜利 壹 离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日日思亲不见亲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从此分离。 港澳问题是外国侵略而产生的,属于外交的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点?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国民党政府带着百万军民迁往台湾。据考证,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的士兵达60万左右...... 台湾的眷村———临时安置随蒋军队的住所 贰 想家 --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二、两岸政策的演变 “来台湾后,全岛戒严,封锁了大陆的一切消息,我与家人彻底失去了联系。1950年,蒋介石提出反攻大陆的计划。同一年,美国军事介入台湾,干涉我国内政,两岸形势更加严峻。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据金门的老乡说,最近大陆的炮击少了许多,这让我又燃起了一丝回家的希望。” 问1: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两岸关系如何? 问题2:由以上材料,推测5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解决台湾的政策可能是什么? 问题3: 结合课本,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陆的炮击会少了许多? 建国初期两岸用武力解放 17岁随国民党前往台湾的何文德 50年代中期 大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两岸关系紧张 二、两岸政策的演变 问4:改革开放后,针对港澳台问题我党提出了哪一新的构想?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改革开放后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问5:基本方针下党和政府缓和两岸关系的措施? 对台问题的基本方针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①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 ②倡议“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中共主动伸出和平之手 二、两岸政策的演变 1978年,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就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 蒋经国(右一)与蒋介石夫妇 1978年,蒋经国提出“三不政策”: 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的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政策。 大陆深情呼唤 台湾冷漠拒绝 二、两岸政策的演变 “和家人断绝一切的每一天我都备受思乡的煎熬。同年,身在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写下了《国殇》(又名《望大陆》,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这首诗歌表达了老先生对故土深深的思念,遗憾的是老先生最终也没能回到家乡。两岸隔绝,是国殇,是千千万万被迫离家的游子深深的悲痛。” 问6:而台湾居民的态度是如何的? 游行呼吁回家的台湾老兵 何文德 渴望回归 二、两岸政策的演变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 叁 回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三、两岸关系的发展 1988 何文德与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长城,痛哭高呼“回家啦!” 1988年4月,何文德将回家所穿的夹克衫捐献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正面墨书:“想家”, 背面朱书:“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妻子已是耄耋老人 已与父母阴阳两隔 汪辜会谈 三、两岸关系的发展 问7:阅读教材71-72页,归纳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史 江泽民时期: ①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