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 常德的船(节选)① 沈从文 第七单元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是湖南省所辖的地级市,位于洞庭湖西侧,是长江中游地带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常德物产丰富,常德主要的交通工具———船,也是各式各样,让我们听听沈从文的介绍吧。 常德就是武陵,陶潜的《搜神后记》上《桃花源记》说的渔人老家,应当摆在这个地方。 一个旅行者理想中的武陵,渔船应当极多。到了这里一看,才知道水面各处是船只,可是却很不容易发现一只渔船。长河两岸浮泊的大小船只,外行人一眼看去,只觉得大同小异,事实上形制复杂不一,各有个性,代表了各个地方的个性。让我们从这方面来多知道一点,对于我们也许有些便利处。 船只最触目的三桅大方头船,这是个外来客,由长江越湖来的,运盐是它主要的职务。它大多数只到此为止,不会向沅(yuán)水上游走去。普通人叫它做“盐船”,名实相副。船家叫它做“大鳅鱼头”,《金陀粹编》上载岳飞在洞庭湖水擒杨幺故事,这名字就见于记载了,名字虽俗,来源却很古。这种船只大多数是用乌油漆过,所以颜色多是黑的。这种船按季候行驶,因为要大水大风方能行动。杜甫诗上描绘的“洋洋万斛船,影若扬白虹”,也许指的就是这种水上东西。 比这种盐船略小,有两桅或单桅,船身异常秀气,头尾突然收敛,令人入目起尖锐印象,全身是黑的,名叫“乌江子”。它的特长是不怕风浪,运粮食越湖。它是洞庭湖上的竞走选手。形体结构上的特点是桅高、帆大、深舱、锐头。盖舱篷比船身小,因为船舷外还有护舱板。弄船人同船只本身一样,一看很干净,秀气斯文。行船既靠风,上下行都使帆,所以帆多整齐,船上用的水手不多,仅有的水手会拉篷、摇橹、撑篙,不会荡桨———这种船上便不常用桨。放空船时妇女还可代劳掌舵。这种船间或也沿河上溯,数目极少,船身材料薄,似不宜于冒险。这种船在沅水流域也算是外来客。 此外常德河面还有一种船只,数量极多,有的时常移动,有的又长久停泊。这些船的形式一律是方头,方尾,无桅,无舵。用木板做舱壁,开小小窗子,木板作顶。有些当作船主的金屋,有些又做逋逃者的窟穴。船上有卖烟和糖食、小吃、猪蹄子粉面的生意人。此外算命卖卜的,圆光关亡的,无不可以从这种船上发现。船家做寿成亲,也多就方便借这种水上公馆举行。因此,一遇黄道吉日,总是些张灯结彩,响器声、弦索声、大小炮仗声、划拳歌呼声,点缀水面热闹。 常德乡城本身也就类乎一只旱船,女作家丁玲,法律家戴修瓒(zàn),国学家余嘉锡,是这只旱船上长大的。较上游的河堤比城中高得多。涨水时水就到了城边,决堤时城四围便是水了。常德沿河的长街,街市上大小各种商铺不下数千家,都与水手有直接关系。杂货店铺专卖船上用件及零用物,可说是它们全为水手而预备的。至如油盐、花纱、牛皮、烟草等等庄号,也可说水手是为它们而有的。此外如茶馆、酒馆和那经营最素朴职业的户口,水手没有它不成,它没水手更不成。 【注释】 ①选自沈从文著《湘行散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有删节。 船只和航海 船自古就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史前时期,人类刳(kū)木为舟,以独木舟、木板船为主。古代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其出土的部分文物上绘有船只图样。古希腊时代,帆船、多桨船被广泛使用。 古代中国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方面也是世界领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吴国和楚国就曾在浩瀚的水面上进行大战。汉代,带方向盘、多层船楼的船只就已面世,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更是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1.本文介绍了哪几种常德的船? _____ 2.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交通工具?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交通工具,说说它有什么优点。 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