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树姑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以“X.X”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轻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后两小节通过向上方五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面的曲调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全曲,抒发了人们对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歌曲《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艺术表现:学会用二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 创意实践:感受三拍子韵律,能用打击乐器体验多声部节奏组并配合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大自然的朋友柳树的婀娜多姿勃勃生机的形象以及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寓意“折柳送别”情。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师生问好 x. x xx | x - - | 同 学 们 好 x. x xx | x - - | 李 老 师 好 (通过有节奏地师生问好,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并为后面的歌曲 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 1.猜谜 师:“小姑娘、本事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帮她照镜子,风儿帮他梳头发” 生:柳树 2.吟诵贺知章的古诗《咏柳》 (让学生感受柳树飘柔的姿态,暗示歌曲的风格) 3.揭示课题 《柳树姑娘》 二 、新课教学 (一)聆听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感受到柳树姑娘怎样的美? (“柳树姑娘”是拟人化的柳树形象,她有着长长的柳枝,就像一头柔顺的长发随风飘舞;细长的柳叶,恰似明亮的眼睛,温柔地俯瞰大地;纤细的树干则是她婀娜的身姿,展现出一种自然、灵动的美感。这种形象将柳树的自然形态与女性的柔美优雅相结合,充满童真与诗意,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视听歌曲 1.设问:你听出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 2.用三拍子的强弱特点为歌曲伴奏。 (三)再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谱轻轻用“lu”音跟唱曲调。 (四)学唱1-8小节歌曲 1.设问:这8小节旋律的节奏一样吗? 2.写出节奏“X. X XX | X - - ||” 3.指导学生拍一拍前八小节的旋律。 4.加入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5.加入音符,跟着琴视唱旋律。 6.学唱歌词。 (五)学唱歌曲后8小节 1.设问:这里的节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节奏紧密、音乐活泼) 2.学唱歌曲第9-12小节。 设问:这里前两小节和后两小节歌曲有什么异同?你觉得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节奏相同、歌词重复,旋律不同,后两小节旋律作了上方五度的模进,表达了对柳树姑娘的赞美之情。) 3.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学最后一句。 4.出示力度记号:mp、f、mf、 ,了解这些力度记号的意义。 5.用不同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两句,体会不同的效果。 (六)完整地演唱第一声部旋律和歌词。 (七)学唱第二声部。 设问: 1.听录音范唱,说说第二声部是在什么位置进入的? 2.“啦啦啦”音符上的“▼”记号表示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应该怎样演唱? 3.对比加顿音和不加顿音记号的方式演唱一下,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4.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加入二声部演唱,注意力度变化和顿音记号,表达出歌曲欢乐的情绪。 三、编创活动 (一)加入打击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