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9476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课件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3019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泊秦淮 杜牧 目录 壹 了 解 诗 人 贰 创作背景 叁 节奏划分 肆 古诗分析 壹 了解诗人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出身名门,为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住于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其代表作包括《泊秦淮》《山行》《赤壁》《阿房宫赋》等,风格明丽隽永,兼具军事韬略,曾注《孙子兵法》。 有《樊川文集》传世。 贰 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与个人境遇 杜牧创作《泊秦淮》时处于晚唐时期(约46岁),唐王朝内忧外患,藩镇割据、边患频繁,社会危机深重,而统治集团却沉溺于奢靡享乐。杜牧本人仕途不顺,时任司勋员外郎,途经金陵(今南京),对政治腐败有清醒认知,忧国忧民的思想促使他写下此诗。 秦淮河的特殊意义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的象征,秦淮河两岸是达官贵人纵情声色的场所,成为奢靡生活的代名词。 触景生情 :杜牧夜泊秦淮时,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音),联想到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借古讽今。 2. 地理与历史触发点 3. 创作动机与思想内核 杜牧通过讽刺歌女“不知亡国恨”,实则批判统治阶层醉生梦死、不吸取历史教训的昏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融合了写景、抒情与叙事,艺术感染力强,体现了杜牧“小杜”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叁 节奏划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肆 古诗分析 1.古诗译文 2.品味诗歌 烟笼寒水月笼沙 (互文)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凸显了秦淮河迷蒙的景象,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此句是写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个“笼”字又有什么作用? 写景 互文是什么? 互文,又称“互文见义”“互义”或“参互”,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其核心特点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即上下文的词语或句子在形式上看似独立,实则互相补充、呼应,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答题模板:将互文置于语境中,说明其对整体表达的作用(例如压缩句式、强化意境等),并引用原句具体分析。 例子: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木兰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木兰辞》) 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夜泊秦淮近酒家 你从这句诗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点明时间: 地点: 夜晚 秦淮河岸,靠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指什么? 2.后庭花指什么? 卖唱为生的歌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或曲笔) 这两句是诗人在谴责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面上是谴责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之耻,实则是在谴责那些只是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3.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4.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