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能力提升卷 语言运用 一、最近,四年级(1)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有几个同学总是闹矛盾,为此,班主任特意召开了“如何和同学相处”的班会。下面是阳阳做的会议记录,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序号 发言人 相处秘诀 理由 ① 乐乐 答应朋友的事要做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② 小光 朋友之间不能互相起绰号。 起绰号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伤害彼此友情。 ③ 李亮 在遇到困难时,要互相帮助。 ④ 张晓 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 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友好相处。 ⑤ 我 阳阳在汇报时,可以把相近的看法合并在一起。以上看法中可以合并的是 和 的发言。 2.李亮的看法缺少理由支持,请你结合实际或者典型事例来帮他补充理由,填在表格中。 3.你认为朋友相处的秘诀还有哪些?说说你的看法,完善表格中⑤的相关内容吧! 二、下边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如果你是图片中的阿姨,你会对图中的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课内阅读 三、对比阅读两篇小古文,完成练习。 (一)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孟母戒①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④。其母知其喧⑤也,呼而问之曰:“何为⑥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⑦。”其母引⑧刀裂⑨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 ”以此戒之。自是之后⑩,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戒:告诫。②方:正在。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④乃复进:然后又背诵下去。进:背诵下去。⑤喧(xuān):一作“愃”,同“谖”,遗忘,忘记。⑥何为:即“为何”,为什么。⑦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⑧引:拿来,拿起。⑨裂:割断。⑩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孟子/辍然/中止。 D.其/母引刀/裂其织。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分别指的是谁?选一选。(填序号) ①李白 ②孟子 ③老媪 ④孟母 (1)问之,曰:“欲作针。”( ) (2)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 (3)以此戒之。( )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4.认真阅读两篇小古文,了解李白和孟子的成长故事,完成表格。 人物 读书时遇到的困难 受到谁的教育、启发 教育、启发的方式 李白 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 ① ② 孟子 ③ ④ 用刀把正在织的布割断 5.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恰当的说法后面画“√”。 课外阅读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兵张嘎(节选) 徐光耀 一失去亲人,立志报仇成侦察员 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有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这儿的老百姓常常帮助八路军机智地打击日本鬼子。 村里有个12岁的孩子,叫张嘎。他父母早亡,和奶奶相依为命。 小张嘎不但吃得苦,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他成天除了帮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火、割苇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逗奶奶开心。 嘎子喜欢和藏在隔壁养伤的八路军战士老钟玩,听老钟讲打鬼子的故事。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一天鬼子冲进村里,抓走了老钟,奶奶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夜里,嘎子逃出村子,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他想给奶奶报仇,并要救出老钟。后来,嘎子找到区武工队,成了一名小侦察员。 这天,鬼子突然又进了村。两个伪军单独进了区队长隐藏的院子。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 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没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