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2733

2025年中考历史冲刺核心知识点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119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中考,历史,冲刺,核心,知识点
  • cover
一、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 见证历史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和骨耜 表明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会制作农业工具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表明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审美观念 二、中国古代思想 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人们应顺应自然。其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3.百家争鸣 (1)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对外交往 1.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形成,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遣唐使来华: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大化改新) 3.鉴真东渡: 754年(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郑和下西洋:1405一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四、古代重大工程 1.都江堰: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秦长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对中原王朝的侵犯。 3.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期陆续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5.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五、古代经济发展 1.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唐朝经济的繁荣: (1)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等生产工具;重视兴修水利 (2)商业: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3.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引进占城稻,出现“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商业: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草市;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5.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手工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3)商业: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六、古代民族交融 1.魏晋南北朝: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