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6240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铅笔有多长课件(共18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079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课件,PPT,18张,多长,数学
    (课件网) 关于测量,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复习旧知 1米=100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米做单位。 1.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2.长度单位的字母表示: 4.什么时候用厘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米做单位? 3.厘米与米的关系: 1厘米(1cm),1米(1m) 铅笔有多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测量 量一量 1分米= 10厘米 1dm=10cm 找一找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一:探究分米与米关系 活动要求: 1.同桌一组,用1分米绿铅笔测量米尺里有几个铅笔长? (一个挨着一个)。 2.一人测量,一人做标记。 量一量 铅笔长6厘米3毫米 1毫米 1厘米=10毫米 1cm=1mm 铅笔长63毫米 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mm)。 找一找 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的厚度 钥匙的厚度 硬币的厚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探究关系 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1毫米 1厘米 1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10 10 10 1米=( )厘米 1分米=( )毫米 1米=( )毫米 100 100 1000 活动二:探究长度单位之间关系 活动要求: 1.理一理:把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 并标清两两之间的关系。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 10 10 100 100 1000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每隔一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每隔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0 4 1、估一估,量一量。 你的估计 你的测量 数学书的长 你的铅笔宽度 思考:估时用谁做单位最合适? 2分米 2分米6厘米或26厘米 70 30 9 6 50 7 2.填一填。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1米-58厘米=( )厘米=( )厘米( )毫米 3.读一读淘气的日记,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过来。 今天早晨,我从 2分米 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 1毫米 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米 分米 厘米 米 分米 毫米 你学到了什么?《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在学生已掌握“厘米”和“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分米”和“毫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教材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不同长度单位,渗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然而,对于更小或更大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和“分米”,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单位的直观认识,并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设计理念】 本课以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推理意识。通过情境导入、操作探究、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和总结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以测量大单元教学为核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学目标】 1.量感:通过动手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几何直观:能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不同单位记录结果。 3.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实例(如铅笔、书本厚度等),体会测量单位的选择与实际需求的关系。 4.推理意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