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数,明确数的分类、意义及相互关系;深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通过自主整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分类体系;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难点:数的分类中易混淆概念的区分(如整数与自然数、百分数与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与小数基本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利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数,比如刚刚过去的 2025 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时刻。那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数呢?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 1:我见过年龄,比如我今年 12 岁,这是自然数,用来表示人的年龄。 学生 2:超市里商品的价格,像一瓶饮料 3.5 元,这是小数。 学生 3:考试成绩的分数,比如数学考了 90 分,还有百分数,像及格率 85%。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们知道吗?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22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20 日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举行,来自 91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总计 2880 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盛会。这里面也有很多数,比如年份 2022、日期 2 月 4 日、国家和地区数量 91、运动员人数 2880 等。这些数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 “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知识梳理 1. 数的分类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种数,你能把它们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整理结果? 小组 1:我们把数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还有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师:嗯,这个分类很清晰。那有没有同学知道自然数和整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 4: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包括 0 和正整数。 教师:非常正确!自然数就是 0、1、2、3、4、5……,“一” 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非 0 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 “一” 组成的。那 0 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学生 5:0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比如尺子上的 0 刻度。 学生 6:0 也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师:说得太棒了!0 的作用可真不少,它还能在计数时起到占位的作用呢。比如数字 205,这里的 0 就表示十位上没有数。 2. 正数和负数 教师:刚才提到了正负数的分界点是 0,那正数和负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 7:正数都比 0 大,负数都比 0 小。 教师:对,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我们用正数表示气温零上,那负数就表示零下;用正数表示收入,负数就表示支出。现在老师来举个例子,2008 年 8 月 3 日,我国气象部门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观测到了我国极端最高温度是 49.7℃,可记作 + 49.7℃;1969 年 2 月 13 日,在黑龙江漠河观测到极端最低温度是零下 52.3℃,记作 - 52.3℃。这里的 “+” 可以不写,但 “-” 不能少哦。大家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学生 8: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比如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青海湖,海拔为 3196 米,可记作 + 3196 米;海平面以下就用负数,像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