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7017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素材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77529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杜 牧 新课导入 六朝烟月地,十里秦淮河。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河流,因一首诗,而盛名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著名诗篇《泊秦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领会诗歌主题,感悟作者的忧国情怀。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杜牧】(公元803—约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赤壁》《江南春》等。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外忧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晚唐时局已经危机四伏,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知识链接 秦淮 是一条河的名称,位于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的豪门贵族、官僚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 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lǒnɡ bó huái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上的酒家附近。 笼罩 停泊 整体感知 任务二: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女 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江依然唱着《玉树后庭花》。 指秦淮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还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作者在秦淮河上都看到了什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看到了轻烟笼罩下的寒水、迷离的月色、白沙,酒家以及商女。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中的两个“笼”字和“寒”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笼”是笼罩的意思,连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水色夜景。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夜泊秦淮”为上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和地点,同时也照应诗题,“近酒家”为下文“商女”的出场做铺垫。 合作探究 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4.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