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5.3 第1课时 等积变形问题 5.3 实践与探索 目录 壹 学习目标 贰 新课导入 叁 新知探究 肆 随堂练习 伍 课堂小结 第壹章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进一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贰章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C = 2(a+b) S = ab C = 2(a+b) S = ah C = a+b+c+d S = (a+b)h C = 4a S = a2 C = a+b+c S = ah C = 2πr S = πr2 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V = abc V = a3 V = πr2h V = πr2h V = πr3 第叁章节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图形的等长变化 (1) 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1.4 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米呢? 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长方形的周长(或长与宽的和)不变. 用一根长为 10 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合作探究 1 x m (x+1.4) m 等量关系: (长+宽)× 2 = 周长 解: 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 x 米,则它的长为 (x+1.4) 米. 根据题意,得 (x+1.4 +x) ×2 =10 解得 x = 1.8 长:1.8+1.4 = 3.2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 3.2 米,宽为 1.8 米. (2) 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0.8 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与 (1) 中所围成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 解: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 x m,则它的长为(x+0.8) m.根据题意,得 (x+0.8+x)×2 = 10 解得 x = 2.1 长:2.1+0.8 = 2.9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 2.9 m,宽为 2.1 m,面积为 2.9×2.1 = 6.09 (m2),(1) 中长方形的面积为 3.2×1.8 = 5.76 (m2). 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 (1) 中长方形的面积增大 6.09-5.76 = 0.33 (m2). (3) 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 (2) 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x m (x+x) ×2 = 10 解得 x = 2.5 正方形的面积为 2.5 × 2.5 = 6.25 (平方米)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米. 根据题意,得 比 (2) 中面积增大 6. 25-6.09 = 0.16(平方米) 正方形的边长为 2.5 米 同样长的铁丝可以围更大的地方. 例1 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比圆的半径长 2(π-2) m,求这两根等长的铁丝的长度,并通过计算说明谁的面积大. 【解析】比较两图形的面积大小,关键是通过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正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 典例精析 解:设圆的半径为 r 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r+2(π-2)] m.根据题意,得 答:铁丝的长为 8π m,圆的面积较大. 因为 4π×4 > 4π×π,所以 16π > 4π2, 所以圆的面积大. 正方形的面积为 [4+2(π-2)]2 = 4π2(m 2). 所以圆的面积是 π×42 = 16π(m 2), 所以铁丝的长为 2πr = 8π(m). 2πr = 4(r+2π-4),解得 r = 4. (1) 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 (2) 形状、面积不同,但是根据题意找出周长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等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变化过程,挖掘其等量关系,从而可列方程. 归纳总结 图形的等积变化 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 4 m 的圆柱形储水箱.现对该楼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径由 4 m 减少为 3.2 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的 4 m 变为多少米? 合作探究 2 1. 如果设水箱的高变为 x m,填写下表: 旧水箱 新水箱 底面半径/m 高/m 容积/m 2 1.6 4 x π×22×4 π×1.62×x 2. 根据表格中的分析,找出等量关系. 旧水箱的容积 = 新水箱的容积 3. 列出方程并求解. π×22×4=π×1.62×x 解得 x = 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