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建立 1368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05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1421年 李自成起义军 推翻明朝;清朝建立全国性政权 1644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 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1689年 广州一口通商 1757年 边疆管辖 重大史事 册封达赖 设置台湾府 平定噶尔丹叛乱 君主专制 废丞相,设三司、厂卫 设军机处 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对外交往 抗击侵略 科技文化 明长城 北京城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水浒传》 昆曲 京剧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禁海令” “广州十三行”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建立 1368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05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1421年 李自成起义军 推翻明朝;清朝建立全国性政权 1644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 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1689年 广州一口通商 1757年 思想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重大史事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03 02 01 了解明朝建立、强化皇权等基本内容,能够将明朝强化皇权置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中进行考察,认识其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又带来了社会弊端。 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认识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 了解明朝与东北女真等部、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根本原因: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直接原因: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明 灭元: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 应天府(今南京)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3、迁都 ◎明朝形势图(1433年) 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明成祖 靖:平息、清除。靖难:平定祸乱。 1399年,朱棣自北平起兵造反,声称要清除建文帝身边的奸臣,因此将自己的行动称为“靖难之役”。 “天子戍边”有利于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北京作为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强化皇权 1、背景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志卷第四十一》 [译文]行中书省凡是钱粮、兵甲、屯种、漕运以及军国大事,没有不掌管的。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 [译文]元朝拥有天下,固然是由于世祖的雄武,但它的灭亡,是由于君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君主不能亲自处理各种政务,所以大臣能够独揽大权、肆意妄为。 地方分权 朝臣权力过大 目的:巩固政治,强化皇权 2、中央官制 二、强化皇权 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 材料研读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二、强化皇权 [译文]我朝罢免丞相的职位……所有的事情都由朝廷(皇帝)处理,这样才能稳定妥当。以后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