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 考点训练 考点一 隋朝的历史贡献 1.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这表明科举制的创立源于( ) A.传统选官制度导致政权分裂 B.民间交往的推动 C.隋朝两代统治者的努力 D.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2.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考点2 盛世唐朝 3.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行 ④任用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这是一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仅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有……诗人二千三百余家。”材料表明这一时代诗歌空前活跃的依据是诗歌( ) A.题材丰富 B.数量众多 C.风格各异 D.作者众多 考点三 唐朝的兴衰 5.下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玄宗时期唐朝( ) ▲在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史称“开元盛世”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叛乱才被平定 A.兴盛的原因 B.衰落的过程 C.藩镇割据的危害 D.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落 6.下面是某学生设计的唐朝兴衰示意图。M处应填(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八王之乱 提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2.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3.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B. C. D. 4.唐朝时著名的诗人、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文学家,大都或长或短地在长安城中居住过,长安城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文学艺术品,使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景象。这说明了( ) A.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B.长安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C.长安的规模十分庞大 D.长安是唐朝的都城 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交流日益加强 6.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唐代的两位高僧不忘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二人“东渡”和“西行”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 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7.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朝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8.《旧唐书》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这段记载可以佐证唐朝(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发达的商业贸易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开放的社会风气 9.710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都城的建设规制模仿唐都长安,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