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人云:“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是说饮食要有度,不能饿到极点或者渴到极点才去吃喝,也不能吃得过多、喝得过多。 思考:你能从中得出什么道理? 把握适度原则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1.什么是度? 2.什么是适度原则? 3.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 4.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温故知新:事物发展的状态 哲学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状态包括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辩证思维,把握适度原则 学以致用 适度的含义 01 水蒸气 水 ﹥ 100 C 冰 液体 ﹤ 0 C 0 C 100 C 度 请在相应位置填上度、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探究与分享: 1.度 (1)度的含义: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度的重要性: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过少影响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过量引起水中毒 饮水适量 饮水过量 饮水过少 1000ML 5000ML 一、适度的含义 (3)度与关节点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饮水适量 饮水过量 饮水过少 1000ML 5000ML 关节点 关节点 度 度 度 一、适度的含义 水蒸气 水 ﹥ 100 C (固体) (气体) 液 体 ﹤ 0 C 冰 0 C 100 C 关节点 (临界点) 关节点 (临界点) 度 水在0度到100度之间才能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一但超出这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就不再是水了 探究与分享: 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 “愚人吃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变涩了。 思考: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2.适度 ①适度:就是适当的程度。(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②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③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所以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量变 质变 一、适度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论语 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请举例说明。 提示: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说明违背“适度”的两种情况:一是“不及”。二是“过”,都不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过犹不及”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把握事物应有的“度”,极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