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据此可知 ( ) A.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加强 B.周边“夷狄”民族的威胁增强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诸侯王对封建秩序的维护 2.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 A.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 B.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 C.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 D.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 3.宋代理学家张载认为,嫡长子至微至贱,而诸子中有仕宦者,“则更不问长少,须是士人承祭祀”,即由士人任宗子:“宗子不善,则别择其次贤者立之。”影响这一主张的主要因素是( ) A.理学思想 B.文化下移 C.基层治理 D.科举制度 4.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等乡族势力参与,有时他们的地位还十分重要,如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以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这一做法对当时地方的影响是( ) A.强化了与中央的联系 B.助长了藩镇势力 C.推动了儒学全面复兴 D.有助于社会教化 5.明朝官员由于俸禄低,会“令随从皂隶,不愿应当者,每月办柴薪银一两”,后逐步合法化。据统计,宣德年间仅柴薪银收入一项就达256万两,是金花银的2.5倍。这一现象( )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标志人头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解决了政治腐败问题 D.有利于推动明代财政的货币化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这一调整( ) A.原因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 D.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7.《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3年新年社论《团结奋进》中的高频词汇应包括( ) A.重在建设南方谈话收入翻番国内大循环 B.国企改革九二共识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 C.九二共识科学发展股票上市全方位开放 D.实体经济城乡基层真抓实干十四大精神 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以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议、咨议,或吸纳他们参加一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 A.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 9.传统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动力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动力来自中国自身的文明转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据此可知,关于该现象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历史的真实依赖于史学争鸣 C.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D.史学研究在于突破传统观点 10.1200年,巴黎大学与巴黎市民发生流血冲突。国王菲利普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国王意在( ) A.追求司法公正 B.促进学术繁荣 C.争取大学支持 D.推动城市自治 11.公元前8世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