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歌谣导入。 (1)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歌谣,请大家仔细倾听。 (2)播放音频,同时出示歌词。 南山脚下一缸油, 树头挂网枉求虾, 姑嫂两个赌梳头。 泥里无金空拨沙。 姑娘梳成盘龙髻, 刺槐树里栽枸橘, 嫂嫂梳成羊兰头。 几时开得牡丹花? (3)师:多么有意思的歌谣啊!这两首歌谣是老师从一对兄妹那儿学来的,这对兄妹是谁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课件出示《青铜葵花》这本书的图片) (4)生齐读书名。 2.了解概括。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2)简介主要内容。 师述:一次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3)简介人物。 ①师引导: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你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 ②示例:青铜和葵花。 ③走近青铜。 a.出示课件。(播放音频)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 b.师指名读。 c.师引导:同学们,变成哑巴对于青铜来说,意味着什么?(生交流) d.师小结: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 ④走近葵花。 a.出示课件。(播放音频) 课件出示: 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捞起河里的一张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 b.听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4)导入课题。(课件出示:芦花鞋) ①师导入:不一样的境遇,却映射着一个同样沉重的词语———痛苦。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沉重啊!也正是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故事———《芦花鞋》。 ②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花。《芦花鞋》只是《青铜葵花》中的一个故事,要读懂课文,对整本书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歌谣,讲述主要内容,简介主要人物,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走进课堂。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想一想: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检查字词学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3)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比较识记。\[课件出示:憾(遗憾)撼(摇撼)\] 4.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特点。 ①师引导: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②示例:用空行分成四个部分来写。 (2)了解每部分内容,列出小标题。 ①师引导: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读每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