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7885

人美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形形色色》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9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2024,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第二单元 缤纷的世界 第3课《形形色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形形色色》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形状和颜色的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情境中,学生从生活中五彩缤纷的事物出发,感知到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艺术欣赏,学生观察保罗·克利的《红气球》,学习如何通过形状和色彩来表达艺术思想,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感知体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摆积木和剪纸,体验形状的组合与搭配,进一步理解形状的基础作用。创想实践环节则鼓励学生用撕、剪、贴等手段,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通过小组合作和活动拓展,学生可以与同伴一起讨论、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最后,奇思妙想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形状和色彩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创造意识。总体来说,这节课通过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状和颜色的运用技巧,激发了他们的创意思维,同时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在教材体系里,它位于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体验,以生活为基开展美术学习。本单元借探究基本形与色彩搭配,让学生感受世界多彩,为后续学段 “装点生活” 积累经验,起着过渡作用。单元紧扣主题,借艺术实践,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审美。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上升期,对形状、颜色有初步感知,却缺乏系统艺术表现能力。这一特性与《形形色色》剪、撕、贴、画课程紧密相关。 心理层面,他们好奇心旺盛,对积木、剪纸等多样材料充满兴趣。课堂上,通过摆放、组合不同形状感知搭配效果,契合其好动爱尝试的特点,可有效培养空间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教学活动以直观体验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借形状、颜色表达创意。课程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助力其在动手、观察及创造力方面不断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对形状、颜色和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学生提升运用形状和颜色进行创作的实践能力,表达自己的艺术想法。(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3.学生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生对撕纸、剪纸、拼贴等技法的掌握较为顺利,多数学生能主动尝试不同形状组合,达成了运用形状与颜色创作的教学重点。反思发现,教学中对色彩理论与形状关系的讲解过于抽象,示范案例单一,未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形状搭配规律。后续教学应增加色彩对比、互补等知识的趣味化讲解,提供多样化创作范例,加强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与形状的内在联系,提升艺术创作表现力。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欣赏法、观察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练习法等。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保罗·克利的《红气球》图片、示范材料(剪刀、胶水、彩纸等)。 学生准备:积木、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今天它们要带我们去形状王国玩,你们想去吗? 3.出示课题:那就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走进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出示任务 播放绘本故事《形状王国》,出示任务:形状国王遇到了什么难题?一块形状缺失了,你们能不能帮国王找一找? 想要找到缺失的形状,要经历三个关卡,你们有信心吗? (三)第一关:找一找。 缤纷的世界是由形状构成的,请你在视频里找一找,都有哪些形状! 1.说一说,你在视频中找到了什么形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