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0207

人教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第1课《寻根之旅》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996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寻根之旅,教学设计,课时,1课,单第
  • cover
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课《寻根之旅》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1课 寻根之旅 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 美术 七年级 下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学习目标 知道:能够描述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历史背景,了解艺术创作的 方法。 理解:理解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中,体会传承 和弘扬革命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做: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实践等形式,提升团队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学会 运用绘画、速写和水彩等艺术形式展现革命遗址的独特魅力,发展艺术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革命遗址的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将抽象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具体的艺术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 1.出示油画作品:《中共一大会议》图片。并提问:这是一次什么会议 此次 会议有什么特殊意义 欣赏思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 2.情境感知: (1)影视情境:播放《建党伟业》中共一大(上海会议)片段,引导学 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知交流:观看视频,表达感受。 (2)揭示课题:寻根之旅 探究新知 1.出示中共一大会址图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建筑 这是中共一大会议遗址大门的细节图,请你说说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从大门的门楣、门柱和门框三方面说一说:建筑外观有什么 特点 (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门楣:圆拱形门楣,饰矾红色盾形兼卷草叶堆花纹样。 门柱:两侧砖砌方门柱,壁柱落于水泥勒脚之上。 门框:米黄色花岗岩条石。 3.根据学生提供的关键信息,呈现石库门的艺术特点,并对学生未提 到的特征予以补充。 4.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感受到中共一大会址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特 色。如今,这个地方已作为革命遗址被人们瞻仰。中共一大会议是否就此闭 幕了呢 让我们展开深入探究。 任务探究 1.创设情境: 中共一大会议最后阶段转到了嘉兴南湖举行。艺术家就此段历史创作了许 多作品。艺术家是怎么记录事件、传递革命精神的 我们进行分组探究。 2.任务驱动: 出示三个学习任务: (1)从文献资料中寻访探究。 (2)从红船文物中寻访探究。 (3)从实地考察中寻访探究。 以小组形式,分别围绕其中一项任务,结合学习资料展开学习探究,并请 小组长负责作好组内的学习讨论与记录。 3.分组交流: 任务一: (1)从文献资料中寻访探究。阅读中共一大简史,你了解到哪些会议的 相关信息 分组汇报从任务单一开始,依次展开学习交流。 任务单一:解读信息,佐证绘画作品中描述的事件。 小结: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主题要符合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从文 献等角度收集相关资料。 (2)解读作品《启航》。请你围绕创作内容、构图、色彩等维度进行作 品分析。 启航(油画)2009年何红舟黄发祥 中国美术馆藏 欣赏画家是如何表达这一历史事件的,学生从创作内容、构图和色彩等维 度赏析作品。 小结:油画《启航》再现了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继续召开的历史瞬间: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代表正在陆续登船。画面中,压顶的乌云意味着风雨 欲来,也隐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代表们融 为一体,隐喻着革命曙光的出现。毛泽东在画面中处于构图的中心,他身着蓝 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样的安排和描绘 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从作品中可见,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艺 术家可以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发挥创意,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任务二:对红船等文物进行寻访探究 (1)请第二组同学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