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160270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53056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ppt
,
七年级
,
语文
,
统编
,
学年
,
2024-2025
(
课件网
)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从诗歌的重音、节拍和韵律着手读好诗歌。 2.从诗歌的文化原型意象着手解读诗歌。 3.从诗歌的哲理着手解读诗歌的意蕴。 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诗歌解读。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秋佳日,古人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登则必有诗作。大致说来,古人登高望远,有这样一些缘由: 伤春悲秋,写尽心事。 感怀历史,凭高吊古。 怀人思乡,满目愁绪。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登高诗———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二、朗读两首登高诗,读出斩钉截铁的气势 1.结合注释自读《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疏通三首诗的大意。 三、读出登高诗背后的那个“ 我” 参考资料一: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 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进谏,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斥。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参考资料二: 1.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谁? “古人”: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来者”:后来的明君贤臣。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2.后两句写了什么?诗人为什么涕下? 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壮。 陈子昂登上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他在此感叹身世,进而联想到天地悠远而生命短暂,其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之情、极度苦闷忧愤之情深蕴其中。 三、读出登高诗背后的那个“ 我” 参考资料: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二句开篇设问,写远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绵延不断、雄伟壮阔的气势。 静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的形象。 “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五、六句写凝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 实写(前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末二句是“想象之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豪迈气概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形象。 “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 默写常考 化用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虚写(末二句) 动景 · · 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7)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5-11-15)
【七上语文情境课堂】13 “纪念白求恩”主题展览活动—《纪念白求恩》情境教学课件(2025-11-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