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163183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7432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地表
,
课件
,
考察
,
野外
,
自然地理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核心素养 1.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2.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考察分析,从地方综合的角度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通过野外地理考察,从考察工具的使用、野外观察发现问题、野外地理信息的获取与样品采集、考察报告的撰写与交流等部分,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审美、欣赏和实践能力。4.结合区域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预习点1 野外考察的目的 1.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训练地理综合思维 (1)通过野外考察,提升对地表环境的综合认知。 (2)通过所获得的多项指标分析,强化地理综合思维。 3.培养协作精神 与室内学习相比,野外考察更需要分工协作,可提高合作意识,强化协作精神。 预习点2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1.选定考察地点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1)目的: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和人类活动有初步的认知。 (2)搜集方式:查阅文献、上网搜索。 (3)搜集内容:地方志、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和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像、照片等。 3.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第一步:根据“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路线。 第二步: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考察路线。 第三步:沿着考察路线,在考察对象发生显著变化的界限前后,布置重点考察点位。 4.确定考察时间 (1)原则:安全第一、易于考察。 (2)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区域的考察时间:一般选择在深秋或初冬时节。其主要原因: ①植被的季相变化比较明显(落叶与不落叶植被容易识别),且林下空隙较大,利于森林植被及土壤的观察。 ②河流处于枯水期,对流水地貌的考察比较便利,且洪水、泥石流发生的概率较低。 (3)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考察时间:最好选择夏季或者初秋。 5.准备考察装备 项目 所需装备 确定自己位置及行走方向 准备地形图、罗盘、卫星定位仪 考察土壤 准备小铲 考察岩石 准备地质锤 其他装备 笔记本、铅笔、相机、智能手机 6.野外实地考察 (1)沿考察路线进行考察,重点观察点要详细观察。 (2)进行考察记录,同时进行摄影或者录像,重点部位需要采样。 (3)分工协作,几个人一组。 7.总结分析考察成果———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一般包括引言、方法、数据与结果、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五部分。 预习点3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1.考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特征 气候 亚热带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形 丘陵山地,主峰海拔173米 水文 山上有泉,形成溪流 植被 保存较好,自然植被: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有人工植被 土壤 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2.考察路线及重点点位 3.考察成果 点位 特征 山麓 土壤母质为黄土,土层较厚,常绿阔叶树较多 山顶 土壤母质多为石灰岩风化物,土层较薄,常绿阔叶树相对较少 山坡 较陡地带发现滑坡 河流 上游水量较小,流速较快 下游水量较大,流速较慢 研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1.收集地理信息的手段 (1)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 (2)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查阅有用的地理信息。 (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不同信息的图层分析。 2.野外观察的步骤 3.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 (1)阅读地形图、地质构造图以及遥感图像等,识别主要地形区、地质构造及基本地貌,学会在野外观察、测量和分析地质、地貌基本形态的方法,并采集样品。 (2)观察并识别植被类型,分析水文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3)学会收集地区的气候资料,通过对云的形态、变化特征分析,推断天气特点和变化。 4.案例:调查家乡的河流 (1)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对家乡的河流进行调查。 (2)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9张PPT)(2025-09-18)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件(共32张PPT)(2025-09-18)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共47张PPT)(2025-09-18)
江西省吉安市上进联考“红色十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8)
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共32张PPT)(2025-09-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