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63235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综合微评(四)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6688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貌,课件,微评,综合,土壤,教版
    综合微评(四)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的,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柽柳的生长发育能够形成灌丛沙丘的主要原因是(  ) A.根系发达 B.抗风沙 C.耐旱 D.耐盐碱 2.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 A.沙丘活化 B.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C.气候趋于干旱 D.植被覆盖率降低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沙物质在柽柳附近堆积,随着沙丘的不断增高,柽柳的根系不断向下伸长,以获得地下水源,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所以,柽柳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是由于其根系发达,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说明沙丘被固定,土壤水分条件改善,风蚀作用减弱,植被覆盖率增加。故选B。 答案:1.A 2.B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解析:第3题,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第4题,图示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C。 答案:3.B 4.C 5.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 A   B C   D 注:数字为海拔 解析:沙丘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因此B正确。故选B。 答案:B 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7.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解析:第6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被称为雅丹地貌。而“水上雅丹”是在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因此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故选D。第7题,由上题可知,“水上雅丹”的演化过程是湖区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干涸裸露,过程是④→②,在干涸湖底的基础上,由于西北风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雅丹地貌,过程是②→①;雅丹地貌形成之后,鸭湖东、西台吉乃尔湖的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即①→③。因此形成的顺序为④→②→①→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陆地的雅丹地貌很多,但是水上雅丹却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