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鲁镇热搜———祥林嫂 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先“刷波热搜”!看,“祥林嫂直播砍柴翻车”“四叔家族企业拖欠工资”“鲁迅:我没说过”……这些带着爆点的词条,其实都藏着鲁迅经典作品《祝福》的深刻内核。热搜里“封建迷信”“人口买卖”等争议,对应着课文中祥林嫂的悲剧;“鲁镇妇联介入调查”更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旧社会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当经典文学遇上现代热搜形式,这些看似“荒诞”的词条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祝福》,从文字里拆解热搜背后的文学密码与时代控诉。 语言理解与运用: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审美发现与鉴赏: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妙处。 文化传承与参与: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 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 小说集两部: 《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散文集一部: 《朝花夕拾》(1926 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一部: 《野草》(1927)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即不愿将“禾”“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写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未被彻底摧毁,中国广大人民尤其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束缚着人民尤其是妇女的精 神枷锁。 鲁迅写作《祝福》这篇小说,目的就在 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祥林嫂是中国二十世纪初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嫁给比她小十多岁的祥林为妻,后来祥林去世了,她从婆家逃出来到鲁镇帮工,结果被婆家抢回去, 强迫她嫁给深山墺里的贺老六为妻,后来贺老六病故,儿子 也被狼吃掉,她只得再到鲁镇帮工。可这回,她自己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别人对她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尽管她听从柳妈的劝告去土地庙捐了门槛,却丝毫没 有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最后她被赶出鲁家,只好以乞讨为生。在人们准备过年的“祝福”时节,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故事梗概 解读题目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按照老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在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三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 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