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9分) 1.春节的时候,庙会内外可热闹了。庙外 shāng fàn( )们bǎi tān( ),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luò tuo( )的。 2. là bā( )的时候,人们都会áo zhōu( )喝, nián chóu( )而飘香的东西,看到就会流口水。 3.一只 wū yā( )在天上飞来飞去,最后qī xī( )在一棵老树上。 4. jiǎo jié( )的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寂静无垠的大地上。 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热情 眨眼 燃放 掺和 B.自傲 通霄 吞噬 染缸 C.饺子 间断 彼此 肿胀 D.鞭炮 截然 贺年 惊异 三、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5分) 腻: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 ④润泽细致;⑤黏。 1.他那些话我都听腻了。 ( ) 2.油振布沾手很腻。 ( ) 3.妈妈做的炖肉有点儿腻。 ( ) 4.这肥肉一看就腻人,谁能吃得下。 ( ) 5.他的手刚打过肥皂,很滑腻。 ( ) 四、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7分) ( )七八碎 ( )灯结彩 能歌( )舞 ( )心所( ) ( )然不同 开山( )祖 ( )堂大笑 ( )哉( )哉 1.我知道与画“ ”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还有: 。(1分) 2.从以上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1分) 五、选词填空。(5分) 搅扰 搅动 搅和 1.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 )。 2.把烧开的牛奶倒入蛋黄和细白砂糖混合物中,不断( )。 3.他太累了,我实在不忍心再( )他。 万象更新 焕然一新 4.新年到了,城里乡下到处( )。 5.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 )的气象。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6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3.花生仁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5.用“掺和”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1)掺杂混合在一起: (2)参加进去(多指搅乱、添麻烦):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3分) 1.《寒食》中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诗句是: , 。 2.《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的诗句是: , 。 4.《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出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诗句是: , 。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 和 ,课文主要写了八儿 两部分的内容。 6.《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本文按 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八、口语交际。(3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请简述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受保护。 观点二: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九、课内阅读。(12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Ⅱ”将这段话分成两层。(1分) 2.选段可分为两层,分两层的根据是( )(1分)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外面的人回家过年。 3.由这段话可知,除夕的风俗习惯是做年菜、 、 、 、 、 、 、 。 (7分) 4.选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