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数学广角———找次品 广州市南沙区嘉安小学 彭海艳 (人教版)五年级 下 3 2 情景导入 4 5 巩固应用 探究新知 总结与评价 1 学习目标 01 学习目标 4、通过 AI 互动工具尝试不同策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通过虚拟天平操作,动手分一分、称一称,学会把找不合格产品的过程变成数学问题。 2、经历"试一试→猜一猜→验一验"的方法,像小侦探一样用"分成3组"的策略找出不合格产品,能清晰表达“三分法” 的推理过程。 3、能找到物品数量和称重次数之间的秘密:发现“小于或等于 3n个物体中有一个次品,至少需要称 n 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数学模型,体会优化思想。 01 情景导入 工厂质检员小蓝发布任务: 现在有27盒巧克力,有一盒较轻的是次品,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02 探究新知 你能从3 盒中找 1 盒次品吗?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请利用实物天平进行操作。 (简化案例)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是指保证能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 02 探究新知 (1.简化案例) 天平会出现几种情况 我们分别用数字卡片 、 、 代表这3盒巧克力。 1 2 3 1 2 平衡, 不平衡, 是次品。 3 轻的是次品。 需要称____次。 1 02 探究新知 用 AI 互动小程序尝试: 8盒巧克力中有1盒是次品(次品轻一些),至少用天平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利用AI,小组合作) 记录单 实验序号 物品总数 分组方案 称重次数 是否最优 1 8 2 8 3 8 4 8 (1,1,1,1,1,1,1,1) 4 (3,3,2) 2 (4,4) 3 02 探究新知 (3.分组策略对比) 否 是 否 (2,2,2,2) 3 否 通过对比,分成3组时用最少次数 02 探究新知 (4.归纳规律) “27 盒如何分组找出次品?最少需要几次称量?” 类比 8 盒的经验,分成3组“9-9-9” 可能用最少次数找到次品。 结合 AI 互动小程序动态演示: 梳理 “27→9→3→1” 的称量路径 02 探究新知 (4.归纳规律) 02 探究新知 (4.归纳规律) 总结归纳找次品的方法: 02 探究新知 (4.归纳规律) 1、把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就使多的与少的相差1。 2、小于或等于 3n 个物体中有一个次品,至少需要称 n 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1. (AI推送题目)5瓶饮料中有1瓶是次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 1 2 平衡。 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3 4 平衡,次品是_____。 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轻的 2 03 巩固应用 (分层挑战—基础题) 至少要称_____次。 2、讨论: “不知次品轻重时,如何调整策略?”(AI 提供提示思路)。 03 巩固应用 (分层挑战—挑战题) 小组竞赛用小程序解决 “81 盒找次品”,评选 “最佳侦探小组”。 03 巩固应用 (分层挑战—竞赛题) “81→27→9→3→1” 04 总结与评价 1、绘制 “找次品策略” 思维导图,重点标注“均分三组”“3 的幂次规律”。(借助AI进行呈现) 04 总结与评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了今天的知识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彭海艳 课题 数学广角———找次品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优化思想。 2. 能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清晰表达推理过程。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 分析 “找次品”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广角” 板块。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受优化思想和分治法的广泛应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