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1060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0188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 cover
(课件网)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一时间 统一的 意义 581年 杨坚(隋文帝) 大兴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影响: ①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二、大运河-路线 一条 二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全长2700多千米 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 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中国古代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统一全国的朝代有哪些? 答:①秦: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②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 ③隋:结束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④元:结束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统一全国 4.隋文帝的统治和大运河开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隋文帝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炀帝时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经济基础。 5.什么是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和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何不同? 答: 科举取士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官吏)的制度。 不同:选官依据不同:前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科举制依据才能;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 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推动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作用: (统治者) (人民), (教育) (制度)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 ①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③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武 则 天 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2.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图示三省六部制: 影响: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加强中央集权 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特点是什么?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答:①建立时间:618年 ②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③ 定都:长安 特点:繁荣、开放、兼容并蓄。 2.据材料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背景(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①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以民为本 ③知人善任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经济上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政治)上: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②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政治、文化、经济)及影响: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