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走 进 历 史 课 堂 “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拔剑光寒倭寇胆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放飞希望又起航 痛失澳门居住权 扬帆远航下西洋 wō kòu 扬帆远航下西洋 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 文莱 西 洋 扬帆远航下西洋 西洋是指哪里呢? 1、人物: 6、交流物品: 2、起止时间: 扬帆远航下西洋 3、目的: 7、最远到达的地区: 5、航行次数: 郑和 1405年—1433年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七次 中:丝绸和瓷器 外:珠宝、香料、药材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4、首发地点: 刘家港 扬帆远航下西洋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433年,明太祖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南京出发, 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上装载的物品,以丝绸和茶叶最受当地人喜爱。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1405年 明成祖 刘家港 出发, 红海 瓷器 刘家港 识图:找出①出发地 ②最远到达的地方 扬帆远航下西洋 红 海 非洲东海岸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物资 3、可能遇到来自海盗的攻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ú)……” 扬帆远航下西洋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合 作 探 究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技术的提高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地理知识的进步 郑和个人的能力和品质 扬帆远航下西洋 哥伦布 郑 和 PK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家比较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首航 时间 次 数 船 数 人 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地区 郑 和 1405年 7次 200多艘 27000人 最大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年 4次 17艘 最多时1500人 长24.5米,宽6米 美洲 比较 结果 早半个 多世纪 次数多 船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大 范围广 合 作 探 究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比较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和平的使者 贸易的伙伴 图说历史 殖民者 掠夺者 扬帆远航下西洋 之中西航海比较 。 印度:三保石刻雕像 历史见证 印度尼西亚:三保洞 马来西亚:三保庙 扬帆远航下西洋 欲中国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郑和 扬帆远航下西洋 海洋的重要性 警示危险 倭寇来了 日本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拔剑光寒倭寇胆 wō kòu 戚继光抗倭 自主学习 1、军队: 2、重大战役: 3、结果: 4、评价: 拔剑光寒倭寇胆 戚家军 台州九捷 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 民族英雄戚继光,永载史册。 tāi 台州 穿越时空的对话: 戚将军,为什么你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我不是呢? 拔剑光寒倭寇胆 身后之事任由后人评说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