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雎》中无邪的爱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 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关雎》《静女》对比阅读感受诗中传达的青年男女纯真无邪的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浩浩汤汤历史长河五千载,多少文人骚客的诗赋,多少民间流传的辞章,宛如珍珠般在华夏的阳光下闪耀。侧耳倾听,伴着历史的车轮呼啸而来的,是经典回响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三千年前的爱情。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欣赏《关雎》演唱 3、欣赏作品 1、老师泛读,引导学生会诵读。 讲解诵读方法: 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2、精读品味 (1)开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反复出现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方法点播: 古诗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方法一、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等 方法二、衬托人物性格 方法三、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 方法四、表达人物心情,抒发内心情感 (3)初步感知内容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四、情感主旨 1、现代人眼中的《关雎》 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三千多年过去了,雎鸠在河畔的“关关”叫声依然如在耳畔,仿佛男子在轻声呼唤所爱女子的芳名,如此深情,却又质朴;三千多年过去了,在水一方的伊人恐早已老去,可那比玫瑰平易却更繁芜的蒹葭,早已长在了心里。千年风雨,琴瑟未调,钟鼓未敲;千年风雨,秋水汤汤,芦苇大片大片寂寞地开过。我们把自己的声音留在了前世,徒留记忆的空壳在今生辗转。为何在渡河的时候不回首眺望,采采那参差的荇菜,赏赏那凝成霜的白露。 2、古人评《关雎》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所以,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3、对比阅读《静女》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