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棱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初三化学试卷 1.温馨提示:答题时间70分钟,共五道大题,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S-32 Mg-24 Cu-64 Cl-35.5 Ca-40 Na-23 Zn-65 Fe-56 N-14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每题可能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 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活字印刷 B. 海水晒盐 C. 彩陶烧制 D. 机杼织布 2. 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液体 C. 称量药品 D.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3.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氧气极易溶于水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 氧气能供给呼吸 4. 对、、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呼吸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酒的酿造 D. 食物腐烂 6. 抗击新冠疫情,防止疫情传播,消毒环节必不可少。医疗器械消毒除酒精外,常用的消毒剂还有戊二醛.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宏观上看: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戊二醛中含有5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 C. 从质量上看: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从变化上看:戊二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7. 有关、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 除去中:将气体点燃 B. 鉴别、: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除去中的: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D. 鉴别:分别用酒精灯点燃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B. 酒精 液态氧 C. 清新空气 生石灰 D. 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 9.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融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C. 一片雪花,由多个水分子构成 D.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0.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一种剧烈氧化反应 B. “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 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 篝火晚会时架空柴禾,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11. 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b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2. 如图是有毒气体X的收集、尾气吸收装置,该气体可能的物理性质是( ) A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D. 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加热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 将鸡蛋壳放入稀硫酸中,蛋壳表面持续有大量气泡生成 D.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果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5. 3.2g化合物M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化合物M中只含碳、氢元素 B. 化合物M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7.5% C.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6.4g D. M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