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9737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303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明朝
  • cover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朱元璋率领的队伍在江南地区迅速崛 起,实力不断壮大。”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政治腐败 ②外族入侵 ③灾害频繁 ④外戚夺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一。下面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A.南宋建立 B.元朝建立 C.明朝建立 D.清朝建立 3.观察下表,拥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人物是(  ) A.李隆基 B.赵匡胤 C.朱元璋 D.李自成 4.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 A.蒙古灭金 B.南宋灭亡 C.朱元璋称帝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请按在位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进行正确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6.《三字经》中唱到“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  ) A.忽必烈 B.朱元障 C.朱棣 D.皇太极 7.“他出身贫苦,后来参加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这里描述的是(  ) A.忽必烈 B.朱元璋 C.李自成 D.赵匡胤 8.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其都城是今天的(  ) A.江苏南京 B.陕西西安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9.《三字经》曰“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其描述的史事是(  ) A.赵匡胤建立宋朝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皇太极建立清朝 10.历史课上老师说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定都在今天的北京,小华认为老师说的不准确,并指出某个皇帝没有定都在北京。这个皇帝是(  ) A.忽必烈 B.朱元璋 C.朱棣 D.康熙帝 二、材料分析题 11.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三、综合题 12.古代都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凝聚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 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古代中国都城的变迁示意图 选择都城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的。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须有一片富饶的地区,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于制内,又利于御外。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地理条件优越,对内控制割据势力,对外抵御外族入侵,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摘编自谢雪宁《古代都城城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君臣“迁都之议”的社会局势,概括开封作为都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任选一个王朝的建都或迁都(或从以下两个个都城中任选一个,)从都城选址的三个条件分析其优势。 ①南宋临安(杭州)②明朝北京 【示例】 唐朝长安。长安地处渭河平原,农业经济发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利于开展外交和对外贸易;位于农牧过渡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