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课程要求 考点 课程标准链接 核心素养要求 崇尚法治精神 1.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理解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小,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知识梳理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一、自由平等的真谛 ★1.什么是自由?拥有自由的意义有哪些?P97-98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P97-98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知识梳理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98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4.如何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P99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P99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知识梳理 4.如何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P99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P99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知识梳理 ★6.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P100-101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知识梳理 二、自由平等的追求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P102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特权的含义、表现及后果是什么?P103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