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86074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30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 cover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积累常考词语。 2.能力目标:把握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 1.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75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魏巍的文字,拂过战火和硝烟,走近一群“最可爱的人”。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背景,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政治部顾问, 他凭借长篇小说《东方》,在1982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2)写作背景。 1950—1958年,魏巍三次奔赴朝鲜,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 1951 年 4 月 11 日的《人民日报》上。 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3)故事背景。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美军被打退到北纬38度线附近,被迫签下停战协议。彭德怀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为新中国打下几十年和平发展的基业。 (4)了解文体。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迅速而又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分类: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特点: 报道详细深入。这是通讯区别于新闻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讯报道新闻事实,一般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等做具体描写。 注重思想意义。通讯一般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特别讲究主题的开掘。 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 突出评论色彩。写作通讯时,作者的观点鲜明,一目了然。 (5)检查预习。 ①让学生写出自己觉得重要或疑难的字词,归纳强调,整理积累。 形近字:淳-谆、覆-履、踹-揣-端-瑞-惴 多音字:鲜、什、着 易错字:韧、 逊、迸、歼、瘾、耙、豁、褂 ②展示自己找到的成语,小组挑战释义。 2.批注内容,体会精神。 (1)阅读主体部分,概括英雄事迹,体会英雄情感,理解英雄精神。 ①事迹: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中的谈话。 ②情感: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 ③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 (2)首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开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