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 1.光源(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探究实践: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的发光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态度责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 教学内容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认识它们的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身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 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学会区分。 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认识光源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通常把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1)光源的分类。 根据光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常见的有点燃的火把、蜡烛,燃放的烟花,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2)给下面的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 里写“1” ,是人造光源的写“2”。 设计意图: 观察各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光源,辨别这些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本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能够判断某种光源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 (1)判断光源的依据。 分 析 当太阳光照射在表面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经过玻璃幕墙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本身不发光的玻璃幕墙看上去很亮。月亮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亮的表面时,经过月亮表面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亮的。同理,像镜子、地砖、首饰等依靠反射光源的光“发亮”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结 论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 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物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最终是太阳)导致的,所以它们都是反光物体,不是光源。 (2)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光源的分类: (1)根据光源的来源,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 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2)根据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依靠热能激发出光的光源叫作热光源,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不需要热能就能发光的光源叫作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3)根据发光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可以把光源分为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如萤火虫、海萤、电鳗等能发光的生物称为生物光源;如太阳、蜡烛等能发光的物体称为非生物光源。 设计意图: 本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够发光的物体并不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