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91416

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46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
  • cover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鲁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人物身上的人性之美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一.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文中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童年鲁迅无尽的幻想。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里面,有多篇写到长妈妈,鲁迅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来全面介绍长妈妈,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一个女佣这样看重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结合以前积累,说说你了解的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等。 (2)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 ①概念: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②特点: 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它不追求完整性。 其次,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 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3)了解背景:说说你所知道的《朝花夕拾》。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4)检查预习。 ①让学生写出自己觉得重要或疑难的字词,归纳强调,整理积累。 形近字:矩-距、惮-掸-禅、橘-桔、拙-茁-绌、骇-赅 多音字:脯、模、恶 易错字:絮、 辟、悚、寡、掳、脐、戚 ②展示自己找到的成语,小组挑战释义。 2.感知内容,把握形象。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事件:①“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③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④阿长元旦给我吃福橘; ⑤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⑥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⑦阿长“谋害”我的隐鼠;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详略:详写了④阿长元旦给我吃福橘;⑥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略写了①“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③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⑤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⑦阿长“谋害”我的隐鼠; (2)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虽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