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92071

语文统编版(2024)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共3课时)课件(共17+13+12张PPT)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263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统编,2024,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网) 古代诗歌五首 第 1 课时 听故事:陈子昂摔琴扬名。 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第二,理解诗义,展开想象,读出诗中的画面。 第三,知人论世,设身处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 情思。 新课导入 一、诵读《登幽州台歌》,读出悲怆与孤独。 活动 1:听示范诵读,划分节奏,感受诗歌韵律。 提示:注意一二句与三四句的不同节奏。 新知探究 教师范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大意 向前望不见古代的人,向后看不到跟来的人。 想到天地无穷、时光漫长,我独自悲怆,潸然泪下。 活动 2:品析诗句,想象登高所见,体会登高所感。 思考:诗人为何没有写登上幽州台所见的实景,而着 力强调“人”? 活动 3:结合诗句、历史典故与写作背景,体会 “独怆然而涕下”。 补充资料 幽州台又称黄金台或蓟北楼,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揽 天下贤才而建。据记载,燕昭王为复兴燕国,采纳郭隗(wěi) 建议,在幽州(今北京一带)筑台并置黄金于台上,以此吸 引乐毅、邹衍等贤士投奔。这一举措使燕国迅速强盛,最终 乐毅率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成为历史佳话。 补充资料 这首诗大约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当时,武 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 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 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活动 4:再次诵读诗歌,读出深沉、悲怆与无奈。 二、诵读《望岳》,体会惊喜与豪迈之情。 活动 1: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提示:注意体会分别用“二一二”和“二三”节奏朗 读的不同效果。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范读 诗歌直译 泰山究竟怎么样?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汇聚于此,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 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层云生起,使人心胸激荡,我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去看其他的山显得多么渺小。 诗歌意译 巍巍岱岳何其雄浑?齐鲁大地青峰绵延。 天地灵气萃集于此,山南山北割裂晨昏。 云海翻涌涤荡胸臆,极目凝望归鸟入林。 终将登临绝顶俯瞰,万壑群山尽收眼底。 活动 2:赏读诗句,品析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体 会诗人的惊喜与豪迈之情。 品读诗句并想象画面,说说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望” 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示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是远望,写出了泰山的 绵延不绝、巍峨苍翠,表达了诗人初见泰山时的惊喜之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是近观,写出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叹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细看,写出了泰山的 云海翻腾、百鸟归巢,表达了诗人流连其中、乐而忘返的情感。 从“会当”一词和尾联可以读出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俯视 一切的豪迈气概与雄心壮志。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课外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课后任务(课件网) 古代诗歌五首 第 2 课时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课导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诵读《登飞来峰》,体会诗中的豪迈之情与人 生哲理。 活动 1:诵读全诗,熟悉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