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教案系列 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密切关系,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评价目标 1.通过实验设计与分析,诊断学生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掌握情况。 2.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检测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掌握情况。 重点、难点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法、学法 情境化教学、任务学习、问题引导、交流讨论、小组实验。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白色点滴板、镊子、砂纸、火柴。 试剂:镁条、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 NaOH溶液、2 mol·L-1盐酸、酚酞溶液、蒸馏水。 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后来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将其命名为“锗”。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要想深入地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需搞清楚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索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回答】通过元素周期表。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展示】写出Cs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溴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陈述理由。 引导学生总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强弱的方法。 【展示】完成选择题,并陈述理由。 巩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强弱的方法,为下面实验设计做准备。 一、探究同主 族元素性质 的递变 回顾氯、溴、碘的原子结构,它们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由它们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预测元素有什么性质 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小组交流讨论,并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 下面请大家分组实验。 继续提出问题,实验中所用氯水为什么要用新制的 【展示】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通过结构预测氯、溴、碘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讨论、设计】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对比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或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学生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得到结论,完成表格,汇报成果。展示。 【交流讨论】与NaBr溶液、NaI溶液反应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久置氯水会变为稀盐酸。 引导学生通过结构预测性质。 培养学生协作及归纳总结能力。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试剂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现象做出合理结论。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同周 期元素性质 的递变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断增加的同周期元素,化学性质上有什么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根据你对Na、Mg、Al性质的了解和所提供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预测。小组交流讨论。 大家分组实验,强调使用镁条时要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 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及课本中关于钠、钾的实验,第三周期Si、P、S、Cl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结决定物质性质的因素及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 【展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