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简介(P85)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1368年 明朝建立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1644年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清兵入关 162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1757年 广州一口通商 总括 明朝的统治 对外关系 明朝的灭亡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清朝的边疆管理 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强化皇权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和明朝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一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元末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矛盾激化。 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红巾军起义,并快速发展。同时,南方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在反元的队伍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步强大,最终结束了乱世,统一全国。 朱元璋成长史 28岁,任副元帅 25岁,参加红巾军 37岁,即吴王位 41岁,称帝 17岁,当和尚/做乞丐 幼贫,为地主放牛 建立者: 朝代: 时间: 都城 明朝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 应天府(今南京) 阅读66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历史上如朱元璋这般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 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称帝,期间,他命徐达、常遇春北伐,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弃城出逃,蒙古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结束,此后,朱元璋又平定南方各地,最终统一全国。 一、明朝的建立 3.统一 我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为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以强化皇权。 二、强化皇权 1.原因 2.措施 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中央:政治 吏 部 (丞相)中书省 皇帝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礼部 吏 部 户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P87材料研读 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二、强化皇权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密谋造反”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借辞穷追其好友,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胡惟庸案 直接原因:胡惟庸案的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