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0407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2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38375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2张,下册,七年级,语文,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我 们要多“做”少“说”。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 言”,也是向学生传达“做”胜于“说”的主张。 ■那么在你看来,应该多“做”还是多“说”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大诗人、大学者,看看 他身上是怎么体现“说”和“做”的关系的。请大 家打开课文。 学 习 目 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 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 写的作用。 ■3.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 表达效果。 了解作者 ■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随 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 被誉为“农民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 《有的人》。有诗集《烙印》。 试一试,读前字音 ■ 地壳 校补 赫然 漂白 衰微 ■ 锲而不舍 兀 兀穷年 警报迭起 ■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 目 不 窥园 仰之弥高 气冲斗 牛 成语积累 ■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 中偷看家里的园圃;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 ■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情境例设 ■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5周年, 学校布置了以“致敬革命先烈,感悟 崇高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大赛。 ■为了设计好这次黑板报,我们需要 认真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学完之后, 我们一定能设计出一期精彩的黑板 报。 情境任务 □1.介绍板块:初识闻一多; ■2.人物事迹:闻一多精神; ■3.人物画像:细节见性情; ■4.精彩语句:文字有力量。 介绍板块: 初识闻 一 多 活 动 一 情境任务 一 ■黑板报的第一个板块,要简单介绍一下 闻一多先生的信息(包括人物身份,生 平经历,成就等),请查阅相关资料, 你觉得这一板块我们可以写什么信息 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 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 士 。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诗中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诗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闻 一 多先生 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面对严酷现实,他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3 年,他开始接受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阅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思想发生转变,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1944 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1945 年 12 月 1 日,昆明发生 “一二 一” 惨案,闻一多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揭露惨案真相。1946 年 7 月 11 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罪行。7 月 15 日,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拍案而起,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在返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伏击,不幸牺牲 。 人物评价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 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一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 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 自清《闻一多先生》 人物事迹: 闻 一 多精神 活 动 二 情境任务二 ■请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出闻一多先生的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