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7195

第《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导学案 (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18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导学案,答案
  • cover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新授课导学案 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西江月(xī jiāng yuè)、黄沙道(huáng shā dào)、茅店(máo diàn)等词相关字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夏夜乡村图景,体会词人所营造的清幽、恬静的意境。 3. 感受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闲适、愉悦心境,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词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想象词中画面。 2. 难点:体会词中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独特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特殊情感。 三、预习导学 1. 背景资料 查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词作风格,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创作背景,简要记录关键信息。 2. 字词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西江月( ) 黄沙道( ) 茅店( ) 别枝( ) 惊鹊( ) 鸣蝉( ) 稻花( ) 蛙声( ) 社林( ) 忽见( ) (2)解释下列词语 西江月:_____ 黄沙道:_____ 茅店:_____ 别枝:_____ 惊鹊:_____ 鸣蝉:_____ 社林:_____ 忽见:_____ 3. 通读感知 通读这首词,思考: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步感受词所表达的氛围与情感。 四、课堂探究 1. 整体把握 (1)词牌名“西江月”和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从词的内容来看,词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2. 内容与手法分析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3)词中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乡村夏夜特色的?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3. 情感与主题探究 (1)词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体现出词人的情感?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首词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字词积累、词句理解、画面想象、手法体会、情感感悟五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归纳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发挥想象,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词中的乡村夏夜美景,展现词人的情感。 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西江月(xī jiāng yuè)、黄沙道(huáng shā dào)、茅店(máo diàn)等词相关字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夏夜乡村图景,体会词人所营造的清幽、恬静的意境。 3. 感受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闲适、愉悦心境,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词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想象词中画面。 2. 难点:体会词中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独特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特殊情感。 三、预习导学 1. 背景资料 答案: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曾长期闲居江西上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于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黄沙道在江西上饶的西面。词人在夏夜行走于黄沙道上,被乡村的景色和气息所感染,写下此词。词中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其壮志未酬时在乡村生活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解析: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情感基调与创作意图。 2. 字词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答案:西江月(xī jiāng yuè) 黄沙道(huáng shā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