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 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 情境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灾害频次分布图(单位:次)。 思考 (1)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多发区形成的自然原因。 (2)为应对滑坡地质灾害,说明当地可以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3)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 解析:第(1)题,从地形、气候等多个角度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多发的成因。第(2)题,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防御滑坡灾害的措施。第(3)题,从灾前准备、灾中自救等多角度分析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措施。 答案:(1)多发区位于云南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易发滑坡地质灾害。(2)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加强监测和预警。(3)关注当地的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 以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灾害频次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综合思维———水平4 从地形、气候等多个角度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多发的成因;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析防御滑坡灾害的措施。 (2)地理实践力———水平3 从灾前准备、灾中自救等多角度分析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措施。 实践活动体验 素养创新提升 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探究: (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和_____。 (2)图中措施属于自然灾害防御中的_____性防御措施。 (3)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 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的山体、石块可判断其存在的自然灾害有滑坡和泥石流。第(2)题,通过图中的格栅坝可判断自然灾害的防御类型为工程性措施。第(3)题,非工程性措施主要从加强监测、健全政策法规、提高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 答案:(1)滑坡 泥石流 (2)工程 (3)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影响东北和西北地区,由北到南依次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时防护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台风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一般来说,干旱等效频度越高,旱灾越严重。下图为我国局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