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8774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日期:2025-10-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3272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复习,阶段,现象,要素,图版
    (课件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 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 情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思考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自然环境条件。 (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解析: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 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应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1)年降水量少(小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气候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以我国黄土高原为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水平3 通过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自然环境条件。 (2)综合思维———水平3 从气候、植被生长状况等多个角度分析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人地协调观———水平4 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实践活动体验 素养创新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布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图a示意我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图a 图b 问题探究: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解析:第(1)题,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形成条件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冷却降温的过程。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第(2)题,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考虑是光照、热量、水源、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不足导致的。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长得“矮曲”。 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