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课 情境 在2020年抗洪抢险中,江西省水利系统充分运用水文在线监测、无人船、无人机区域组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智慧水利的成果,提前预测、查险会诊、为防汛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险情处置过程中,江西省防指启用省水利设计院紧急开发的“智慧水利专家会诊”系统,200余名专家使用系统巡堤查险600余次,发现险情1 600余处,视频会诊10余场次,及时开出“处方”。省水科院利用无人机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完成了康山蓄滞洪区、三角圩受淹范围洪水态势监测,为灾情的快速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 思考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第(2)题,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分析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的优点。第(3)题,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答案:(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2)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以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监测为载体,考查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地理实践力———水平3 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综合思维———水平4 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分析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的优点。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下面为某区域堰塞湖形成前后示意图。 问题探究: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解析:第(1)题,堰塞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湖坝崩溃造成的洪水灾害。第(2)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使监测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第(3)题,对堰塞湖的应对,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另一方面要想办法疏导湖水,再者对下游居民要及时疏散。 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能力1 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1.如何区分“3S”技术 (1)“点”与“面”判断GNSS 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