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 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 情境 空间天气指在太阳到距离地球表面30千米以上这个广袤的空间里,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瞬时或短时间内发生的环境状态变化。 空间天气有好、差和恶劣之分。好的空间天气指行星际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但扰动的规模和强度都不大,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恶劣的空间天气指行星际空间发生剧烈变化,如出现太阳风、大的耀斑爆发、磁暴等现象。恶劣的空间天气,会对人类造成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如卫星失效、通信中断、导航失灵、电网瘫痪等,由此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则使灾害的后果更加难以预测。 思考 (1)恶劣的空间天气有哪些?对人类活动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比较空间天气与日常天气的异同。 解析:(1)从材料中可知,恶劣的空间天气有太阳风、大的耀斑爆发、磁暴等现象。恶劣的空间天气,会对人类造成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如卫星失效、通信中断、导航失灵、电网瘫痪等,由此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获取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通信导航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空间天气指在太阳到距离地球表面30千米以上这个广袤的空间里,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瞬时或短时间内发生的环境状态变化”获取答案。从自然要素和空间要素等角度分析空间天气和日常天气的异同。 答案:(1)恶劣的空间天气:太阳风、大的耀斑爆发、磁暴等。不利影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如高空飞行、航天活动受阻,地球上通信不畅,导航失灵,电网瘫痪等。 (2)同:都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空间事物的状况。 异:日常天气是指近地面大气中的风、云、雨、雪等状况;空间天气是指高空(地表30千米以上)因太阳活动而导致的太阳风、行星际磁场的状况及影响。 以空间天气的探索作为学科探索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水平3 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宇宙空间的“天气”特点。 (2)综合思维———水平3 从自然要素和空间要素等多个角度分析空间天气和日常天气的异同。 (3)人地协调观———水平4 结合空间天气的实际情况,认识空间天气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哪些影响。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 实践活动体验 素养创新提升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问题探究: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 A.①火星 B.②地球 C.③水星 D.④木星 2.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A C 解析:第1题,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位置,则①为火星,②为木星,③为土星,④为天王星,故选A。第2题,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均为太阳系中的成员,故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正确。故选C。 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 1.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分析思路 宇宙生命探索问题的分析 2.探索宇宙生命存在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科学家使用“信使号”探测器多次飞越水星获取观测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发现水星表面最年轻的火山有活动迹象以及磁层亚暴等,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回答1~2题。 1.“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 B.N C.P D.Q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