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08779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综合微评(一)课件+学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3620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课件,微评,综合,中的,图版
    (课件网) 综合微评(一)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50分)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读图,完成1~2题。 1.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B 解析:第1题,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因此属于③圈层,为地壳,B正确,排除C、D;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排除A。故选B。第2题,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危害较小,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危害大。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相差约12秒,这12秒是最佳的逃生时间,B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无关,A、D错误;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地震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C错误。故选B。 点睛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随后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破坏性较强。 3.2021年12月2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开启宇宙探索新时代。韦伯望远镜被部署在与太阳、地球一条直线的对立面(如图中L2位置),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地方环绕太阳运行。从运动特征看,韦伯望远镜类似(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B 解析: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地方环绕太阳运行,从运动特征看,其与地球一样,中心天体是太阳,围绕太阳公转,类似行星。故选B。 点睛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人们看到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聚集态者构成星体,弥散状者构成星云,弥漫其间的极其稀薄者则称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所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③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 C.④末期恐龙灭绝 D.⑤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5.⑤时期出现的生物有(  ) ①鱼类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裸子植物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B A 解析:第4题,①为冥古宙,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A错误;③为元古宙,海生藻类繁盛,B正确;④为古生代,恐龙灭绝主要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⑤为中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第5题,⑤时期为中生代,出现了恐龙、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因此②④⑤符合题意;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不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新疆天山附近距今约1.3亿至1.2亿年的白垩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下图为当时环境复原图,图中左边的是中国丝路巨龙,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