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微评(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理位置可能是( ) A.黄土高原 B.刚果盆地 C.南极洲 D.北冰洋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对流层,可以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 B.在平流层有大量的逆温现象 C.在高层大气中热量来源为大气吸收紫外线 D.在冬半年北极点附近能看到极光,说明极光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对流层高度的范围为12 km,且近地面大气温度为20 ℃,说明该地为中纬度地区,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处低纬度地区,对流层范围为17~18 km,B错误;南极洲、北冰洋位于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范围为8~9 km,C、D错误;黄土高原位于中纬度地区,A正确。故选A。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的现象,符合对流层温度变化的特点,A正确;逆温现象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高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高层大气臭氧含量少,对紫外线吸收少,C错误;极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的电离层中,D错误。故选A。 点睛 不同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低纬度地区,对流层范围为17~18 km;中纬度地区,对流层范围为10~12 km;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范围为8~9 km。 答案:1.A 2.A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21°N,是世界分布最北的雨林,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下图为世界部分热带雨林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西双版纳分布有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海拔 C.坡向 D.季风 4.西双版纳一些地区的雨林分布在河谷两侧山地中部,底部则出现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可能是河谷( ) A.冬季出现逆温现象 B.底部降水充足 C.底部光照不足 D.中部降水多 解析:第3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是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加之北部地势高,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以及地形封闭,静风天气多,多雾湿润所致,D正确。该地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小,A错误。该地热带雨林的形成受地形影响,为迎风坡,不是海拔的原因,B错误。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山谷地形,既有阳坡也有阴坡,坡向不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第4题,根据题意,河谷难以出现热带雨林,而出现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是底部较山地中部气温较低。与降水多少无关,排除B、D。西双版纳多山谷地形,冬季较凉爽,又值旱季,夜间降温明显,山谷中冷空气向下运动,取代谷底暖空气,使谷底气温较低,形成逆温现象;山谷中部气温较高,雨林得以存在,底部则由于气温较低,难以形成热带雨林,反而形成常绿阔叶林,A正确。该地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光照对气温的影响较弱,特别是河谷夜晚温度低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有降水、气温等,归根结底就是气候条件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答案:3.D 4.A 树木移栽时常因根系遭到破坏而导致供水和供养能力不足,因此一般选择在新陈代谢慢、所需养分少的休眠期进行移栽。我国北方地区移栽树木多选择在休眠期内的深秋和早春两季,较少在冬季移栽,新移栽的树木还会在四周设立支柱(下图)。据此完成5~7题。 5.与早春相比,冬季移栽树木较少的原因是( ) A.风力较大 B.水源短缺 C.光照不足 D.土壤冻结 6.移栽树木周围设立支柱可以( ) A.保持树形美观 B.稳固根系生长 C.减少虫害侵袭 D.避免路人攀爬 7.移栽的树木很多都会被剪除枝叶,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降低蒸腾作用 C.降低养护成本 D.阻断光合作用 解析:第5题,我国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